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4008-888-408
网站首页
本校要闻
本校风采
教师风采
本宫介绍
荣誉展示
学生作品
春之声宫报
教育培训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学科知识
学生作品
文学作品
书画作品
百艺坊
教育科研
各地教研信息
青少年成长论坛
研究与学习
网络课堂
友情链接
用户登陆
这里已调用系统的用户登录模块,无需修改!
教育科研
各地教研信息
青少年成长论坛
研究与学习
本校要闻
新设备 新形象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科研
“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1-06-03 * 浏览 : 0
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被教育界普遍重视,教育部门、学校都大力提倡写教学反思。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写,而且在教案中留出“地方”专门写反思。现实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在学期结束后,因怕学校检查扣分,而匆忙补上;有的虽然平时在写,但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就像把教案“压缩”一下。以上做法,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反思应该记什么?也就是说反思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写点什么?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也是让许多同行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写教学反思:
反思自我感觉成功的教学案例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一节课上完,老师有一种“爽”的感觉,让人兴奋不已,回味不已!这样的好课为什么成功?原因何在?这就是要抓的“反思点”。
我在教学传统的名篇《背影》时,也像参考书介绍的一样,抓住父子之爱,“我”的几次流泪等方面讲述。应该说效果还不错,可是,班上一个平时比较深沉的男生,面对大家的感动不屑地说:作家就是喜欢夸张,不就是父亲买了几个橘子吗?至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哭吗?此话一出,我和同学们一时无语,场面有点尴尬。
这也难怪,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爱包围着,什么可以感动他们?于是,我没有继续讲课文,而是展开了讨论:父母究竟做什么,才能感动我们?是不是父母买橘子不值得感动,只有买钻石、豪华名车、别墅,才值得感动?结果,学生一下激动了起来,他们分成了两派激烈争论。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及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父母的爱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有经济能力的父母,为我们提供豪华的物质生活,值得我们感动;没有经济能力父母,哪怕为我们买几个橘子,也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因为,父母这样做是基于爱——无私的爱!这样课上完,效果出奇的好,让学生自己感动了自己!
这样的细节是很容易一闪而过的,有心的教师应该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寻找自己成功的原因,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
反思自我感觉不成功的教学案例
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
我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一文时,课后感觉自己带领学生开了一场“父母的批斗会”。此文应该是讲父母子女在对待友情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文中的子女也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讨伐”父母?我没有及时阻止这种“事态”,而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在这堂课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了,顺着学生的思路,这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
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反思教学教育的“大”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唤起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认为走出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走进语文教学甚至教育这个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我的教学反思也经常写此类话题。也许,这样的写法不太合乎规矩,但我认为它为老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在这方面成功的人士不少,他们就超出了语文课堂的小圈子,成为教育改革的榜样。
我针对目前语文界的深度语文、针对批评语文无效性等问题的讨论,在教学反思中痛快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我的看法是肤浅的、是没有机会公开的,但是,在教学反思里应该有这样的言论。写教学反思应该是内心的“冲动”,有一种非写不可的欲望。教学反思贵在及时、真实、朴实。如果有了平时教学反思的积累,我想写出几篇有独特见解的论文,也不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学反思就有东西可写。
我们应该把反思作为继续进步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反思这种手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有勇气,并且学会反思的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我们不要把反思仅仅用来应付学校检查,而要把它作为一种需要。假如有一天,我们是从心灵上反思,而非技术上的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会越来越近。
下一条: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名师的培养
关闭返回